笔趣阁

新新看>隆万盛世 > 第1216章 大明人口谜题(第3页)

第1216章 大明人口谜题(第3页)

近代以来研究明史的中外学者中,有人说官方统计所遗漏的人口数至少有1亿,而更大胆测算的结果是明末有接近3亿人口是黑户。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明朝在两百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始终有巨量的人口如同“幽灵”一般,游离于朝廷的官方统计之外。

如果能够解开明朝中晚期的人口之谜,或许就能够解开明帝国衰亡的真相和清朝人口奇迹般暴增的真相。

在明朝官方资料,也就是《明实录》中记载了户部上报的数据,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总数是5987万人,在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人。

也就是说在户部的统计数据里,明朝从初期到中期的人口变化是出现了超过1307万的人口负增长。

这样的人口变化轨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人们找不到理由相信这是明朝历史发展的真实结局。

更重要的是《明实录》中的官方人口记载,有着许多极度违背人类认知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其中所呈现的明朝“人口减量”的超级水准。

《明实录》记载的明朝人口峰值出现在成化十五年(19年)为7185万人,人口谷底数据出现在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人。

要知道,此前可是刚刚经历所谓的弘治中兴。

这两组官方数据展现了一个残酷的情形,明朝在短短27年的时间里疯狂减少了2500多万人,减幅超过了34%。

这种飞流直下的人口缩减符合常理吗?

然而最最匪夷所思的情况是,明朝“人口减量”的巅峰成就似乎正是弘治中兴的收官之作,因为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实录》记载的人口总数是6015万人,这个数字在两年后的正德元年(1506年)巨幅缩减为4680万人。

也就是说,在27年间2500多万的人口减量中,有1335多万人是在弘治时代的2年尾声中消失的。

而要在2年时间里完成1335多万的剧烈人口减幅,即使不考虑人口出生也要有22%以上的人口死亡率才能办到,但这么高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不可能出现。

在这27年间,明朝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灾荒或疫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刑杀或战争,这种情况下的人口发展趋势表现为增长才是合理的,绝无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缩减。

实际上,大明人口的谜题,不仅魏广德知道,张居正也知道,甚至满朝王公大臣都知道。

也难怪后世中外许多学者喜欢研究古代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他们不是为了研究中国人多能生育,而是试图揭开明朝人口这个谜题。

按照对比多个朝代的人口变化情况,以及比较让人信服的,在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中国总人口达到3。01亿,以此倒退一百多年时间中国人口变化情况。

大部分人都倾向的认为即使在明末,应该超过2亿,这还是考虑到战乱导致人口剧减的情况。

也就是清朝建立之初,中国应该还有2亿人口,经历百多年的战乱和发展,在乾隆年间可以突破3亿大关。

其实,魏广德倒是有自己的看法,按照崩山堡的情况,他就知道大明的人口至少隐瞒了一半下来。

这还是他老爹比较保守、稳妥的前提下发生的,而在其他地方,官绅勾接更紧密的地方,这个数字就更大了。

大明的人口,保守估计现在也有1亿到1。5亿人,而之所以会出现只有六千万人口的户部数字,其实那只是代表着向朝廷承担赋役的人的数量。

也就是,纳税人。

是的,大明只统计了纳税人的数量,而对那些黑户,没有纳税,所以不当人,自然没有统计。

实际上,按照人口推算的话,即便按朱元璋不加赋的政策,人均承担的人头税就要减少至少六成。

“你们锦衣卫也没有计算过那些白册数字吗?”

魏广德忽然发问道。

朝廷手里只有黄册,但是锦衣卫是有办法拿到地方官府手里白册的。

或许,也只有白册才能稍微真实的反应大明的人口数据,毕竟真正隐世是不可能的,地方上,特别是那些乡老,他们不会不知道哪些人没有在户籍上。

刘守有依旧是沉默,没有吭声。

“唉。”

魏广德叹口气,知道刘守有是有顾忌,其中牵扯太大,即便张居正摆出改革的苗头。

“悄悄的,派人查查地方上的白册,我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魏广德轻声下令道。

虽然,他知道这个数字或许也不准,但总比看户部的东西强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