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新新看>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728章 戚继光你为何不篡位(第2页)

第728章 戚继光你为何不篡位(第2页)

李昖觉得不公平,凭什麽大明皇帝运气那麽好,那张居正和戚继光凭什麽不篡位!

李舜臣很快就接到了戚继光的军令,也没有多犹豫,就将李昖送到了义州去,平壤现在是战区,是有陷落危险的,如果平壤陷落,李舜臣会杀了李昖,他就是想投倭,也只能做英烈,算是给朝鲜最后一个体面。

入倭参洛,朝鲜王成为倭寇,这种事,实在是太羞耻了。

大明索要李昖,显然是大明京营三万军已经到了,大明军在朝鲜战场力量已经足够强横了。

李昖被送到了义州,戚继光人在义州,见到李昖的时候,看着这狼狈样儿,才疑惑的问道:「这怎麽被打成这样了?腿都打折了。」

「李舜臣打的。」陈大成叹了口气说道:「李舜臣怨气很大,或者说朝鲜的军兵怨气都很大。」

「那不奇怪。」戚继光笑着摇头说道:「李舜臣在大明的时候,就一直说朝鲜军兵现状,啧啧,自从放籍收布以后,本来军兵还有块地种足以果腹,后来连地都没了。」

朝鲜是照抄大明的军制,这军制自然不是那麽完美,但跌跌撞撞修修补补也能用,毕竟大明用了两百年也没亡国不是?

朝鲜的军兵也种地,可放籍收布之后,有些军兵不想离开,也会被放籍,因为有人要兼并他们的土地,土地兼并的问题,在朝鲜进一步恶化。

大明有的毛病,朝鲜都有,大明没有的毛病,朝鲜也有。

更让李舜臣丶韩克诚这类武将受不了的是,朝鲜朝廷弄了一堆花郎骑在他们这些武夫的头上,花郎第一条件就是俊美,傅粉妆饰,弄得跟女人一样油头粉面,然后身上还一堆刺青,琴棋书画丶诗词歌赋倒是样样精通,打仗是一样不会。

戚继光光是听,就已经很愤怒了,李舜臣在经历,肯定会更加愤怒,地位低下也就罢了,还被一群人妖物怪的假男人骑在脖子上耀武扬威,李舜臣不杀李昖,真的真的已经十分理智了!

「戚帅!你为何不篡位!」李昖的腿被打断了,他疼的根本睡不着,形容枯槁,看到戚继光的时候,立刻脱口而出,多少有点疯魔了。

祖承训一听大感不妙,现在大军在外,这种挑拨的话,一旦戚继光当真,岂不是要糟?

「哈哈哈!」戚继光和陈大成一听,指着李昖就开始大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戚继光摇头说道:「我听闻了你的事,伱只想坐享其成,天下没有这种美事,我第一次面圣的时候,陛下在习武,我震惊于缇帅朱希孝的胆大包天。」

「大丈夫做事的道理,你大抵不懂,你若是能懂,你就不会从汉城离开了,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京营从来都是陛下的京营,从最开始就是。」

京营人人都认识陛下,陛下每日都要操阅军马,当时北虏尚在,陛下每天操阅军马,给军兵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一根弦儿一直绷着,迟早会断,还是戚继光力主,隔一天操阅一次,但陛下每天都会去,就是不操阅,也会跟军兵沟通。

兵变夺权?戚继光这命令怎麽下?陛下往那儿一站,就没人会动手。

祖承训是辽东参将,他就没进过京营,才会觉得心惊胆战,但其实他只要去了京营,就很清楚,京营造反是不可能的,成祖留下每日操阅军马的办法,解决了一个很严重的信任问题,就是皇帝有点累。

这个办法,其实不可能长久,天生贵人,没几个愿意如此这般辛劳的,潞王朱翊鏐就是个对照组,潞王听闻皇帝快回京了,立刻马上撂挑子,给皇帝留下了三天才能补完的奏疏,陛下没有怪罪,而是赐了很多万国美人。陛下是个天生贵人,但万历元年王景龙刺王杀驾,敲醒了陛下沉睡的心灵。

「你问李舜臣怎麽办,李舜臣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你祖宗已经留下了办法,事大交邻,你遇到这些困难,自己跑大明去哭诉,就能破局了。」

「给他看好病,就暂且留在义州,等到打完了这一仗,让朝鲜王室上一道奏疏,感谢大明再造之恩,内附大明。」戚继光没有要杀了李昖的意思,这家伙和他的儿子光海君,还有用,大明做事也是要脸面的,朝鲜王内附,没人能挑出理来。

大明要脸,李昖跑去大明哭诉,大明还真的帮忙,不过,李昖本人能不能回到朝鲜,那就两说了,毕竟张居正已经准备好了让他落水。

张居正是个读书人,顶多史书上留下一笔,张居正猜错了皇帝的心思,只能封宜城侯了。

戚继光并没有急于进攻,进攻压力在倭寇那一方。

这一点,他在朝中已经跟大明皇帝说明,但是为了不让类似于李昖指挥韩克诚进兵这种古怪的事情发生,戚继光再次写了一封战报,详细阐述了为何进攻压力在倭寇一方。

因为倭寇必须要消灭朝鲜王室,倭寇秋风扫落叶一样,进攻速度太快,占领的区域内,义军遍地。

黄州丶海州丶开城丶汉城丶群山丶顺天府丶釜山三浦丶忠州等等都是义军活跃的区域,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过万人的义军规模,如果无法消灭朝鲜王室,或者朝鲜王室没有入京都参洛,这些义军就会一直在敌后活动。

哪怕是消灭了朝鲜王室,或者李昖真的跑去了倭国参洛,其实也没关系,大明已经提前废了李昖的王位,他去参洛,是废王,义军依旧能背靠大明天兵活动。

倭寇若是迟迟无法拿下平壤义州,全面攻克朝鲜,敌后义军的活动,就要付出极为庞大的人力物力去清缴,去保证后勤补给。

而戚继光在平壤,摆出了龙门大阵,等着倭寇上门来,朝鲜战场,需要一场大胜,现在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人数实在是太少了,三万五千人,就是全都消灭,对倭寇而言也是伤筋动骨。

战报在海防巡检手中,快速奔向了大明京师,朱翊钧在第二天下午,收到了戚继光的战报。

平壤没有陷落丶平壤布防已经彻底完成丶龙门大阵已经设立完成丶朝鲜王室丶大臣已经完全控制在了大明手中丶同样,戚继光也再次阐述倭寇的进攻压力,战略主动在大明手中。

朱翊钧收到了一大堆的好消息,乐呵呵的对冯保说道:「平壤没有陷落就好,朕还能下旨,让马林在锦绣山下的阵地向前移动三丈吗?」

「额,向前三丈就是大同江了。」冯保有点不太明白陛下的话,没接住陛下的梗。

朱翊钧笑着说道:「宋太宗赵匡义发明了阵图,就是大军行进的时候,什麽时候到哪里,要在哪里驻扎,必须按阵图行事,结果水文有变化,驻扎之地在河里,军将又不能违背阵图,毕竟监军的太监会如实禀报,最后就扎营在河中。」

北宋军事行动笑话,把这些笑话写成一本笑林广记,怕是能写一百卷。

北宋重文轻武,真的不怪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黄袍加身,赵大的时候,大宋也是兵强马壮,赵二在高粱河畔,两股中箭不是驴车逃跑,而是率军杀敌,两宋不至于那般被动。

朱翊钧觉得,把朝鲜的一溃千里,归咎到李成桂的头上,多少有点不公平,有些事,是自己不争气,不要怪祖宗,军籍收布法就是他李昖搞出来的,眼下朝鲜的武备不兴,就是李昖的罪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